中国建筑机械网 - 建筑机械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材料资讯 | 工程项目 | 工程资讯 | 配件咨讯 | 协会动态 | 行业动态 | 行业综述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工程资讯 > 我国砼机械的发展态势和结构调整
M.biz | 商业搜索

我国砼机械的发展态势和结构调整

信息来源:jianzhu.net.cn   时间: 2012-09-27  浏览次数:385

    9月10日—12日,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混凝土机械分会、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混凝土机械分会联合主办的“2012年全国混凝土机械年会暨学术交流会”在河南洛阳召开。
    会上,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混凝土机械分会名誉会长陈润余作题为《我国砼机械的发展态势和结构调整》的专题报告,以下为报告全文:
    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指向及2011年砼机械近1000亿的营业额,为工程机械5600亿和进出口额达200亿美元的业绩增添了新的风采。使很多企业家和市场分析师赞叹和对美好前景的预测。
    就在国内几大砼机械生产制造商并购合资国外砼机械几大企业之后,让人始料不及的是今年砼机械营业额的大幅滑坡,有的企业营销额下降40%,很多厂商恐慌的审视自己的营销队伍和方针策略,有的怀疑竞争对手是否动了手脚,有的认为国家调控政策过于严厉等等。唯一缺少的就是企业家,市场分析师对自己几年来的行为和决策未作应有的分析和总结。特别是长期以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所造成的结构性而不是周期性经济滑坡缺乏理解和认识,对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一些知名企业的成败,缺乏战略性的分析和探讨。对全球一体化和市场化还处于全面初浅的认识过程。
    当然对市场的先知先觉者并非绝无仪有,如美国的卡特公司,既是世界500强,又是世界工程机械第一号。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欧洲的信贷危机不但未对他有影响,并成为目前引领美国制造业和出口的巨头之一。在短短的几年内其营业额从400多亿美元跃升到去年的602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41%,利润达49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83%,今年他们在北美等市场仍有很好的业绩。另外日本的小松、德国的利勃海尔、瑞典的VoLVo(沃尔沃)都有很好的表现,而且这几家始终守护着世界500强地位。相反,一些日本、德国曾经显赫一时的砼机械的名牌企业,却难于立足世界市场,处于濒临破产和被兼并的地位。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至五月德国就有一万二千家企业破产,很多拥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德国制造晶牌面临永远消失的困境。惨痛的教训国人应认真检讨和总结。
    砼机械今后的发展势态分析是一个行业的系统工程,他除了要对本行业作深入的了解时,其产业链的上下游发展极为重要,几乎是砼机械发展的产业支柱。如果脱离上游的世界水泥产业,下游的预拌砼产业和各国的经济发展动向,这种分析就是空中楼阁,不但没有什么参考价值,甚至会误导企业的发展,国外很多企业甚至愿花上千万美元获得这方面的资料和信息。
    一、砼机械发展的优势条件
    近年来很多优秀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股市评估师特别看好砼机械的前程和所谓的高额利润,甚至预测今后五至十年内都将是朝阳产业,其理由可以归结以下几点。
    1、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促进
    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我国工业化达到70%,城市化年达到51%,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空间,工业化中的制造业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城市化的51%中虽然沿海东部地区有的达到65%,但中西地区只有20%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农业现代化也需大量的工程机械。
    2、世界水泥产业的继续发展
    根据有关文献统计和预测,世界水泥需求分别为:2005年为23亿吨,2010年为33.5亿吨,到2015年将达42.5亿吨。其中亚洲2005年为15亿吨,2010年为24亿吨,2015年为31.5亿吨。而我国,2011年全年水泥产量为20.6亿吨,商品砼仅占34.8%。根据国家政策和预测,到2015年我国散装水泥将达到65%,预拌砼占到散装水泥率的53%。与发达国家水泥散装年达80%以上,预拌砼占水泥散装年为60.--80%尚有极大差距。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规定,商品砼机械的进一步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3、砼机械的更新换代
    根据砼机械协会近十年来的统计,目前砼机械的保有量主要包括:50m3/h以上的搅拌站(楼)为:33,931座,砼泵44,993台,泵车39889台,搅拌运输车228,822台。350升以上的砼搅拌机为200721台,总量达548356台。加上未列入统计到的,估计10—15%左右。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规定搅拌站(楼)的拆旧寿命为10—12年,泵车为8年,但在实际上使用中我国大工程、大方量,连续作业的工程很多,很多设备如拖泵和泵车5—6年就需要更新换代。所以除新增的需求和折旧后的需求砼机械在近五年仍有较大的需求量。有人大胆预言到2015年,泵车年需求量为30000,搅拌车达100000辆。
    4、民生工程将是国家发展的重点
    近十几年房地产业和钢铁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随着国家政策的发展导向和结构调整的需求,产业结构要向高科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在交通、能源、通讯、环境、市政、文化、教育、卫生等各种配套设施方向发展。
    例如:
    ①交通:中国的交通实际上仍很落后,美国2亿多人铁路有27.2万公里,我国现在只有9万公里:到2020年计划到12万公里,高铁1.3万公里。解决中国的物流问题,城市交通方面,现在是汽车产量是世界第一,但据调查70%的人仍困惑于交通。地铁、轻轨将是今后的重点。因为高铁、轨道交通是中国发展的比较优势,砼机械仍需求量很大,今后几年,仅28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将建2,500公里以上。
    近年来,国外对高铁建设的需求会迅速增加,东南亚、南亚、中东都与中国有合建高速铁路的意向,连以色列今年都与中国有签定从红海到地中海50亿美元铁路的修建计划和合同。必将带动我国砼机械的发展。
    ②经济适用房到2015年筹建3,500万套投资近4万亿元,这是政府民生工程的重点。与此相应的城市金融、贸易、旅游、文化交流等也使我国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目前建成的已有200座以上,相当于美国现有摩天大楼的总和。未来三年每五天就有一座封顶,五年后总数将达800座,是当今美国总量的4倍。据六月份的报导,长沙将建860米高的世界第一高楼,比阿联酋迪拜塔还高几十米。都需要我们的砼机械参与建设。
    ③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中小型水利建设十二五规划投入1.8万亿,未来十年将投入近四万亿,为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工业化发展提供足够的电力保证。
    ④城市公共设施如道路、立交桥、地下停车场、各地通讯、供排水设施建设有相当繁重的任务。今年北京等地的水害已成地下工程建设必须解决的难题。
    ⑤由于中国的砼机械的主要设备、车、站、泵,己占了世界砼制造70%以上,除了供应国内需求外,为世界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南亚、中东、拉丁美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提供砼机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据此可以看出,砼机械在今后的5—10年。仍有广泛的市场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机遇。
    二、砼机械行业目前的态势和存在的危机
    正确分析目前砼机械的态势和存在的危机,是我们今后几年能否正确决策和结构调整的原始依据。它必须要根据国家在十八大以后实现的经济政策和西方的经济复苏动向来决定我们的规划。
    1、改变思维观念,以质量型取代数量型
    最近几年中国的砼机械的几大公司分别与意、日、德的知名企业进行了兼并,重组,合资以后,真正的成为世界混凝土机械的生产基地,并成为砼机械的世界工厂具备了产业垄断地位。但是不同的流派又把在世界范围的竞争引向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而这种竞争更包含着中国的特色。仍然以产值、大小为导向,又以力争当龙头老大的雄心使得已经竞争异常的市场,变得更动荡,更难于预测。从目前几个企业的情况看,几大企业更看重于提高砼机械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更看重于提高服务质量,并以中西融合的理念去开拓国际市场,开始以数量型企业提升到质量型企业,也必然导向进一步的扩大自己的产能,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的确会出现几个以砼机械制造业为主的世界500强企业,这会成为砼机械发展的主流。
    但是,对于缺乏开发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将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有特色的,有地域优势的企业将会被大企业组合或兼并,相反,缺乏特色和创新能力的将被淘汰或破产,这一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显赫了一百二十五年的德国制造就有先例。
    2、深入细致地评估国内外市场的发展
    砼机械市场究竟有多大的发展容量,砼机械的企业家或决策者时刻关注着何时有转机,还会持续多久。各界媒体的记者,大企业的某些撰稿人与股市的自由评论员,几乎经常发表不绝于耳的砼机械发展信息。对于这些信息应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中国是世界水泥生产大国,2010年就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中国的钢产量2011年为63亿吨,是美国的8倍(8000万吨),可以这么说中国是以钢筋砼GDP为支柱产业的国家,这种以消耗大量资源,能耗和产生严重污染的发展模式,中国还能维持多久?为什么美、日、德包括英法等工业发达国家很少生产或几乎不生产砼机械。一是可能由于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完成了80--90%以上,二是中国砼机械的崛起,中国目前这种现状是值得骄傲,但又必须深思?据报导,中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97亿吨,而每生产100万美元的产出,中国的排放量为1000吨,而美国和韩国仅为400吨。因为二氧化碳的排放根源主要是煤碳的使用(包括钢铁冶炼)和水泥的生产。中国的这种生产量,环境承受力已到了不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②前几年,中国的发展主要有三大动力,一是国家的投资,二是大量的内需,三是强劲的出口。工程机械特别是砼机械,主要受惠于国家的投资和政策,及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使得全国建筑业超高速的发展,由于低成本的扩张,短短的20多年完成了国外上百年发展的任务。也使得我们国家在世界金融危机的今天,能平稳的发展和过渡。这是我国制度性决策的成功。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政策的连续使用还有多少功能性和持续性,中央及很多有识之士,已经看到继续使用不但不能持续,而且有极大的风险及潜在的危机。因为目前的投入已产生了极大的货币通胀和债务风险,加上近年来地方政府GDP经济政策的冲动还是继续发酵,民间资本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及政策的不完善,使得中央的经济调控及产业的结构调整遇到极大困难和阻力,所以砼机械的持续发展必然需要考虑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
    ⑧在砼机械行业还有一种基本判断是在2015年由于大量的现役产品已完成折旧,需要进行更新换代,泵车的年产量可达30000台,搅拌车达到100,000台。我们可以回顾在70、80年代末国外的鼎盛时期,美国的砼搅拌站保有量为10000座(包括25m3/h移动式)德国为3000多座,日本为4000多座,而中国近十年内就具有(50m3/h)的搅拌楼站达35000多台,如果包括25m3/h的小站,其保有量在50000台以上。尽管自2009年以后中国泵车产量近10000台,这是四万亿拉动的结果,特别是2010年及2011年一些企业采用了融资租赁以后,少数单位以零首付、低首付、分期付款和按揭,使得相当数量的用户超前消费和过度发展现象漫延,虚假的繁荣会产牛对前景分析的误判,如果误判了市场需求,企业不能消化、吸收投盗所形成的产能,企业资金链就会出现大问题,这是企业所惧怕的猛虎,是需要警惕的。即使到了2015年,搅拌站使用10年,泵车5年,其折旧率也不会达到上述的预测。何况,近几年全国商品砼机械的利用率不到65%,所以这种预测没有实际调查的依据,切勿受一些非专业媒体为达到某种目的大肆宣染而产生错误的决策。现在已有一些企业在放假或部分放假,不少企业回款困难,资金链已非常紧张,甚至产生了企业和用户在回款问题上产生冲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警惕。
    ④产能过剩必然引起市场的无序竞争
    目前砼机械行业,说是三足鼎立,不如说是春秋战国。大企业称霸,小企业受挤,中企业明哲保身。
    市场经济本身,总体上应该是公平、公正、公开,按国际法的规则不论企业大小进行的商业活动。各厂家的营销战略基本上应是透明或比较透明的。但是目前的状态虽然是短期的混乱,违规,竞争蜕变成战争,但以下情况应引起充分的注意。
    a)由于经营成本的增加,市场的匮乏,二个基础的失恒企业又会过度的宣染自己的产品和实力。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大、高、重、多,并不代表企业实力的全部,或能证明这种企业就是世界第一,中国的领斗、标杆、世界的支柱等等。产品和企业的校心制造力是通过市场的检验和品牌的影响力逐步形成的,但不能证明你对工程机械基础实力的实际贡献,对没有标准制定的工程机械之都,建筑机械之乡的争夺,对市场的正面影响并不大,甚至会起负面作用。
    b)市场的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要大力宣传自己企业文化和产母特点,只宣传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要互相学习,耳相借鉴,瓦相激励。要与时俱进地以创新的营销模式去影响和占据世界不同需求的建筑工程市场。
    在付款方式上,不论是招投标、分期付款、按揭销售,融赘租赁都应遵守国内法和国际法,损人不利已的销售模式应受到行业的谴责。特别是以不计成本、不计利润、不计代价的三不政策去破坏竞争者已预签甚至已签订的合同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行为,应受到舆论的干预。大企业应成为遵纪守法引领行业进步的模范,不要成为中小企业的公敌。
    c)对行业内出现的一些产品质量问题或是重大事故,要以冷静、观察、等待有调查结果后,客观的找出原因和责任,各企业以此为鉴,切不可不分清红皂白的在媒体或博客上大造舆论,以此影响竞争者的声誉,而抬高自己。工程机械的媒体也应以对社会负责的心态到现场或厂商处作应有的探访,作出受人信服的公正报导。对于受雇于企业职业记者,也应多学习、了解本行业的特点。切勿让自己的报导受制于利益的支配。对于在互联网上用户的正确反应。.也应通过对厂商和用户调查后,公开报导以启示行业的警觉。以花钱消灾是职业道德不允许的。企qi,iE视现实应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d)企业的展销会、观摩会、新产品表演会等都是企业经营的正当行为。邀请的用户来自四面八方,难免有交义、重合甚至是自己多年的老客户或大客户,这种市场行为正是促进行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如果以不正常行为干扰甚至收买对方设备的操作人员达到投井下石,让竞争者演示失败的行为,应在媒体公示,并依法投诉。在中国人文经济、地域经济存在的今天,应向国外(国际)法则并轨,厂商在任何场合(国内外市场)的行、受贿行为都应受到政府追究。
    在本页显示剩余内容
    三、加大创新投入、培养高端研发和营销人员
    我国的砼机械,通过国家政策的拉动和企业自身的努力,使得我国的砼机械在世界传统的通用机械制造业中成为高端产品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国外名列前茅的几大企业产品不分上下而各有千秋,这是毋庸置疑的。如国内首创双机站模式,(2~5立方米/小时的两台主机)6立方米主机的环保型商品砼搅拌楼、臂长70—80泵车和C120高性能砼430m高度的泵送,搅拌站、泵车等进入水电站核电站等高端市场,46MPa高压砼泵等的实际应用,已成为工程机械行业中为数不多的项目中的佼佼者,也是中国工程机械的骄傲。
    现在需认真分析和决策的内含是目前国内砼机械发展世界先进水平的同时,资金投入的方向在那里?
    1、正确选择发展模式,逐步走向国外市场
    目前经济形势的下滑是结构性的,而不完全是周期性的,在国内建厂还是在国外建厂,是在国内工厂现代化、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投入,还是在发达国家建厂或在贴近市场需要量大的新兴国家建厂的模式,需要每个企业决策者认真对待。
    我国目前仍是砼机械需求大国,压缩占世界第一的水泥,钢铁量应还需相当时日,提高国内科技人员工人的设计水平和生产水平仍是第一位的,是发展的重点。
    其次在砼机械需求量大的新兴国家建厂,充分利用他国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市场资源是上上策。美国卡特等在中国建厂,建立研究院,利用中国大市场建立他们新型创新模式,是其多年来欣荣的根本。
    相反在发达国家建厂,虽然技术、管理上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理念、文化的区别和当地国家政策法律的约束,要互相融合是相当困难,经历也较漫长。实践证明用高价在国外建厂、兼并极需慎重,有的见效慢。甚至提防他们帝国心态的复发。同时还应吸取他们走过的弯路或几乎频临破产的教训。如他们的经营理念、模式及对世界的发展走向不能与时俱进等。但对于建设功能定位于尖端技术研发主导型的企业,如攻克液压阀、泵、马达和智能控制技术等核心元件研制的企业就是最能加快核心竞争力的决策,是提高我国软硬实力的高明之举。对于中小企业,由于经济实力和产品知名度的原因,经常参加国内外的一些产品大展,寻求新兴国家和非洲国家的代理商,将自己的产品通过国内的建筑企业带出国门是比较切合实际的。特别是可以在一些国家,通过中国大使馆介绍和推荐,在当地建一些中低端产品的工厂、推销一些适合他们国情的产品,这样的投入都是可以尝试的。如锥形反转出料式系列搅拌机,带小型配料机的25㎡/h的搅拌站等。
    2、对砼机械人才的培养
    对于人才的培养在理论上都认识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但是,企业能否培养留住人才,是由企业家的战略眼光,雄才大略,是否对国家、社会有责任感所决定。企业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企业强大,行业就强大,行业强大,国家就强大。所以企业家的理念和思维决定国家的强大。如美国在世界500强中有132个大企业。日本有多68个,中国也达73个,已超过了日本。但中国制造业的大企业很少,只有华为、中兴等少数制造业的高端产品为主。而美国除金融业外,航空、航天、军工、计算机、精密制造等为国家支柱产业。美国重视人才的培养,所以诺贝尔奖2/3的人是美国人获得,如出现改变世界的人才,微软的彼尔·盖茨,苹果的约翰·乔布斯。所以世界制造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家之间的竞争。目前国外有企业提出“职工第一,客户第二”的口号,他们认为在高新企业多给职工投一元钱的福利,可产生六元钱的利润,这也是企业家的一种新思维。
    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也是砼机械能否真正走向世界立足于500强的关键,国家早有明确的政策出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向导,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几乎没有形成。虽然有些企业有了消化吸收创新,集成创新使得少数上市公司有了创新的成果,但原始创新几乎闻所未闻。几个工程机械行业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内涵也令人深思,是否会让人坐立不安。这些令人担扰的问题只有企业家尽到应有的社会责任才能彻底解决。
    ①转变观念,急国家所急
    由于近三、四十年来,中国一直是短缺经济,所以只要有产品都可以销售出去。改革开放后,人缘经济、地缘经济又左右着企业的命运,所以企业不需要有很多的科技投入,也能兴兴旺旺。而现在进入全球市场后,过剩经济的周期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改变,就没有发展的出路。
    ②要允许创新,敢于创新,包容失败
    创新要有资本的投入,会冒很大的风险,而失败是创新难免的因素。成果流失,对合作单位和主持设计者缺乏诚信的担扰,并有投入过大而半途而废的危险,所以中国的企业家对创新投入是非常谨慎的。而科技人员由于中国文化理念的约束,有时不敢越雷池半步,甚至对权威的畏惧和受到挤压。相反,用高薪去挖社会成熟的人才,既安全可靠,投资成本较低。实践证明并取得了应有的效果,因而近几年人才的流动性很大,这就是建立不起创新机制的重要原因。
    ⑧培养企业的优良基因,提高产品核心竞争能力。
    用GDP和地方财政收入考核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的业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也绑架了企业的自主性。因为追求GDP的速度和经济指标,必然会强调扩大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必然助长了企业家的急功近利和冒头出众的追求。主要科技人员必然成为市场售前服务的前哨。很多研发人员成为围绕当前市场的技术支持者和服务者。超越市场,引领市场的研发团队,在砼机械行业,已无法与国外比拟,正如一些具有名牌大企业的领导声称,并购外企仅是利用他们的营销网络,以达到世界第一的目的。值得我们总结的是美国卡特的挖掘机是它的主营产品之一,他的产量并非世界第一,但他的质量在全球工程建筑工地都有他的足迹,足以说明质量型GDP的重要性,所以应学习他们在国内外培养人才的方法。
    ④保护科技人员的创新和知识产权
    目前国际市场上产品的竞争,知识产权,标准规范的竞争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我们现在虽然有资金、有市场、有技术、有规模,但难以在国际市场得到真正的认同和尊重。每次国际展览,以各种名义挑战中国工程机械的事例已娄见不鲜。保护知识产权,制定中国自己的标准,保护创新就是保护市场,保护我们行业的生存权。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没有标准,没有知识产权和创新的内涵,这个产品也不可能走得太远,也不能持续发展,这种企业软实力的提高已时刻不容缓。近二年,一些大企业每年专利申请已达到几百到上千个,这是中国制造的出国护照是走向世界各个市场的通行证。
    我们行业的车、站、泵的集成创新水平有的达到世界领先的地位,是经过企业家和科技人员探索、失败再探索直到成功的业绩。但目前仍有很多企业,有制造、无创新、有创新无产权,有产权无应用。有应用无保护。尤其是中小企业必须要有专利产权才有生存的出路,也是科技人员成就感的标志。
    目前国内已有侵犯专利产权的诉讼案,这是行业思维和行动的进步,以后国际诉讼的事件必然会不断发生,一些国家以妖魔化看待中国,我们必须牢牢掌握保护自己的武器,以保护我们来之不易的成果。
    ⑤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保障科技人员的权益
    一个有持续发展潜力的企业,一个有高新技术含量产品的企业,必然会有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不论是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都应遵循这一法则。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已成为现实。企业家的重要社会责任之一就是让与您同舟共济的团队逐步的都富起来,这是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利益留人最重要的部分。据多年的实践证明,企业股份职工社会化是最好的形式之一。他可根据职业岗位和贡献不同,可持有不同比例的股份,让整个企业团队成为真正的主人。相反,仅仅是高管团队股份化,在国内外都证实了失败的原由,他不但会引起高管团队的短视,急功近利的管理而且会引导起企业骨干的大量流失。甚至,无理的辞退和企业不知原因的倒闭。有的企业只把职工看是成本,而真正的企业家会把职工当资本,就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以分配机制的创新是目前企业家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企业管理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是稳定和调动科技人员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四、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向第三次世界工业革命进军
    1、加快结构调整现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战略
    ①中国的水泥产量和钢铁产量已是高资源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它既是劳动密集型,又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可持续发展已受到制约。
    ②砼机械的年产量已达到使用的饱和量,那种2015年泵车年产量达3万台搅拌车达10万台为推论是没有依据的。按目前国内的拥有量和开工率即使砼机械行业停产二年均不会影响国内商品砼的正常生产。
    ③虽然中国已成为砼机械生产的世界工厂、性能、质量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或领先水平,但基础零部件是产品链上的关键发动机、传动机、底盘、液压件、电器元件及智能控制的传感元件几乎受制于人。国外的定价权、法律规范等话语权随时都可制约着中国砼机械的发展。没有基础零部件生产的强大,将永远受制于国外的贸易壁垒。
    ④绿色智能产业已成为新时代的特征,新型通信技术与能源系统的结合预示着重大经济转型时代的到来。按目前世界发展的势态,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已经到来。中国应在继续完成国外三十年前已完成的传统重化工时代,积极的向第三次工业革命转型,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⑤强者愈强的淘沙的巨浪已经涌来,中小企业的生存处于最危险的时候。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做好精、专、特产品转型,树立起自己晶牌的专买店仍可怡养天年。条件不足的明智者应彻底丢掉宁做鸡头不做牛后的思维,早日加入大集团,为大集团生产服务,可谓是追求安乐死,这仍是死而尤生。否则,不进行彻底改革进行全面的创新整顿的企业必将是死无葬身之地。
    ⑥我们既把希望寄托于地方政府出台的新的“四万亿”投资,这虽然有很大风险,但这里我们应看到二点,一是国务院新三十六条出来后,民间资本有十几万亿可以进入交通、能源、市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行业,对我们行业是一种补偿,是有利的一面,但这是一个逐步渐近的过程。另一方面对我国城市化建设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1978年到2011年中国城市化建设从17.6%到51.27%,几乎每年提高1%,就是说从50%到70%,还有20年的发展。问题是今后,地方上土地财政将受到制约,城市化海上升1%,就有1,000多万农民进城,这就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住房问题,二是就业问题。特别是社保、教育、医疗等问题已是政府的大难题。所以对工程机械的发展不可能像前三十年那样?但只要政府调控得力,住和行的产业是民生产业,是有前途的。但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和政治改革。
    ⑦目前国际形势对我们不是很有利,过去30年我国周边处于一个和平环境,国家建设飞速发展,GDP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现在,美国战略东移、南海问题,东海问题的出现对我国施加了很大压力。所以这些都是一个未知的变数,作为企业的高层决策者,不能不考虑这些问题。经济回暖应有长期的思想准备。
    2、如何进行结构调整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技术提升、产品提升、经营模式提升就是结构调整。具体说,现代通信技术和再生能源的利用为动力,以绿色环保和智能化为手段提升或改造砼机械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保证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最大的满足用户需求的全过程就产品结构调整的核心。
    ①传统机械制造行业与高科技的结合
    砼机械是工程机械中技术学科较多,工作环境恶劣、复杂的通用机械,如果以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到商幽渊闻障蜘蠕茁整个产业链上提升就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就能提高经济效益,就是户咽嘲嗣蛔酮睦的重点。如果再用各种机械、液压电器等传感元件,特别是以红外,激光、磐攘譬先进的传感元件与砼机械主要零部件进行功能性的连接将可实现产品的人性化.境垂智能化网络化的开始。
    工程机械的物联工程的应用,可高效、节能、安全环保地实现,对砼机械的管、控、销一体化操作,是目前砼机械实现远程监控、检测、诊断及智能化操作的重要手段,它既可以优化生产管理、营销及售后服务及市场的预测等,又大大地提高砼机械的技术含量。所以目前各企业应重点的解决运动部件的信号点的确定,采集转换和传输等全过程。所以传统产业与高科技结合是结构调整的关键。谁首先解决这些问题,谁就首先在市场上得势。如大家熟知的全球制造的苹果手机iphone4,是全球热捧的产品,其所需材料成本约为187.5美元,售价达600--700美元,富士康在中国加工组装仅得6.54美元,占售价的1.6%,所以世界手机的总利润由于高科技的智能性,使其占全球手机利润的50%以上,三星占20%。曾经辉煌一时诺基亚,摩托罗拉已奄奄一息。如起重机中的一个部件国外的仅多一个能“记忆”的芯片,其价格是中国同类产品的十倍。所以产品的结构调整已是必走之路。
    ②调整产业类别,向先进制造和高端产业努力
    a)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前十强都涉及到砼机械产业,而且为了争雄夺霸都以超市的模式发展,前五名大企业都几乎有十几二十类产品,几百个型号,以“东方不亮西方亮”作为自己的生存依靠。这种陈旧的思维已经不适合于今天。虽然重化工制造业在我国仍有一二十年的发展期,但是,必须改变以品种多,产量大,价格便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来吸引市场,而应以高端技术、专利、标准、品牌、设计、服务等具有知识产权的制造现代化、高级化、清洁化中寻求再工业化的出路,才能在新的游戏规则和贸易规则中创造出我们的特色产品。当然也并非让我们去搞跨行业的飞机、大炮。另外目前我国砼机械行业的品牌意识非常混乱,还认识不到晶牌可实现企业产品的持续增长和稳定、认识不到企业必须转变成“中国质量最好”或“世界品牌”的所有者,甚至是独特者或独占者。因为品牌是经济力量的载体,是更多经济效益的源泉。据环球时报调查世界上有83%的人不了解中国有什么世界级的品牌。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并擅长于品牌建设以提高产品的信任度以达到上述目的。目前很多企业一直在子孙满堂的怪圈内难以自拔,因为着迷于超市的模式,搞挖掘机的也去搞塔吊,搞砼机械的也搞又车等等,因产品太多,只是量大而不精,搞得国内外用户摸不清那种是工程机械名牌,那种是砼机械的名牌的难题。实际上,世界上这么多工程机械企业,真正搞超市的极少,不论是卡特、小松、利勃海尔、沃尔沃也就是三五种工程机械产品把它做强做大,而中国的大企业却有几十种,上百个型号产业链很长很多与生产制造、配套都不利。所以国外优秀的发展模式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去思考为什么?我们的技术设计能力,配套等都远不及国外,为什么非要搞那么多品种,实践也证明并显示我国很多大企业投了几亿、几十亿搞本行业产品而失败的惨剧,为什么不与一些有特色产品的企业,有开发能力的企业合作,或允许他们独立存在,千万不要以经济优势、价格战人海战,挖墙脚去压跨这些中小企业以显示自己龙头老大的地位,这有违于大企业文化的精髓。真有实力的话,应该走出去在国外市场去竞争。
    b)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企业内部改革创新,在本企业的产业链上提高生产过程的技术水平。
    目前,各企业的人员结构比例就存在很大问题,管理人员多、工人多,各专业的科技人员少,机械化生产设备少。就科技人员而言,砼机械企业大部份的以搞机械类的为主,几乎占90%以上,其他专业都属于陪衬,地位和待遇也远不如机械类,人员结构根本无法适应目前绿色智能的高技术设计、制造的需求。所以在科技人员结构方面,机械制造技术只有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电液技术、传感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之间的有机融合才是行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创新的唯一出路。每一项技术领域都应有他们的研发团队,不论大小企业都应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在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科技人员的结构中,比例也大为失调,在砼机械行业,由于个性化的要求,大批科技人员,定期、分批、轮换等为市场服务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中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这将是砼机械业能否立足、发展的主要内容。很多回头客户就是在服务过程中进行的。
    随着市场对机械性能和可靠性要求的提高,有条件的企业,应增加高精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使用,一是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效率,又可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特别是主要零部件的加工,如砼搅拌主机,搅拌车的砼罐体泵车的臂架等应该使用机器人来保证其性能质摹,在发达国家的机械制造业中,使用机器人己达82%,而国内目前使用量不足30%,砼机械更少。所以在这方面的投入以提高企业硬实力才有更强的竞争力。
    ③提升商业模式,创新因地制宜的营销策略
    世界砼机械制造工厂的桂冠是否名符其实,还得依靠各企业在世界各地是否能开辟自己的市场,是否能满足不同地区客户的真正要求。美国、德国、日本等都是真正的出口大国,全球经济一体化、WTO的规则都有利于这些世界分工和标准的制定者,他们的定价权、话语权决定着产业的命运。美国将航空、航天、信息化、精密仪器制造、军工等牢牢控制着,一般的传统产业基本外移。而德国机械制造的三十一个行业,有17个世界第一,二十七个行业是世界的前三位,所以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几乎是中国的十多二十倍,因高技术含量就必然是高利润力,所以他们的GDP质量,是硬实力。即使这样他们也在欧债危机中125年的辉煌史也过不了这个鬼门关。目前中国已有不少传统机械制造产业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只有彻底改变和创新商业模式,才能使我国的砼机械服务于全世界,月有走出去,才能表现出我们的实力和强大。2015年,世界水泥产量约40多亿吨,还有十几亿吨国外的水泥量需要我们的设备去加工这就是很好的前景。不论是大企业或中小企业都可以跨国经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把自己的产品在国外建厂,但必须是主要产品的使用地,且与中国关系友好,地区稳定,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国家。这可以充分利用他国的资源、能源、劳动力,既可降低成本,又可避免贸易磨擦。像日本在泰国就有5万多名高管和技术负责人员常年在泰国服务,到处可以看到“为泰国服务大力发展制造业”牌子,这些广告既是日本经济向外扩张的战略,也是争夺市场的行动。所以在经营、服务的过程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和企业形象,把在国内行之有效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灵活地结合当地的特点进行有机结合。如国内的巡回展出,全天候服务,终身服务等传统贯彻到国外。营销网络的建立决策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并结合自己的产品,自己工作人的员的素质,和各个目家的法律、风情、习惯等来确定。生搬硬套拿别人的模式是事倍功半的,特别是主要管理人员单纯地以本国人或他国人都不是上策,很多跨国公司的实践证明,用他国的或在中国留过学或经在本国培训过的他国人员是比较有利的。也即全属地化管理。因为他对两国的文化理念都有了解,更容易管理好这类企业。千万不能像国人最近在非洲的一些企业,由于管理方法简单,没有与国外的工会有效合作联系出现了罢工等严重事态。
    企业界的目际化或全球化的商业模式是没有国界,如萨澳行走液压(上海)公司就是由美国、日本、芬兰三国合资的企业,在国外以合资的形式也应考虑。又如日本产业界有36家大企业的CEO及其管理骨干83人是聘用外国人。所以国际化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战略竞争。日本特别注意人才的培养,经常让有潜力的员工到海外生活,获得各种业务的体验和认知,并注意语言的培训等等。我们在这方面,虽然工厂很先进,产品也高端,就是缺乏在国际市场培养培养大量的顶级营销师和活动人员。所以商业模式的创新必须尽快进行。要在国外市场立足,要有长期的规划,特别是国外市场的选择。例如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转移到太平洋西岸?为什么日本拼命与中国韩国争夺东南亚市场,因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新兴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大国谁都不会放弃,所以我们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搞几个人到外面去推销,要建工厂或合资工厂,要找代理商,要建零部件保税库,要在那里建科研开发机构,要建维修或再制造中心建租赁公司等等,这必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不能轻易决定,如美国卡特仅仅为了寻求中国的宜居城市就投了1000多万美元进行调研,最后才确定成都等二个城市。他们的这种投入不会有大的失误或失败,所以卡特公司已成为最近引领美国制造业和出口的五头之一是很必然的。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砼机械已从大国走向强国,特别是2008年以后我们已成为世界级的砼机械生产基地,我们的产业思维和行动也提升到了一个高级阶段,国内大小企业的竞争有时成为战争的事件应到此结束,转而行业应由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制定一个市场行为准则或联盟公约。规范一下我们在国际市场的行为,我们这几年砼机械行业国内外的兼并获得最大收益的是有了定价权。我们应不低于原世界高端品牌的价格,甚至根据市场原材料和配套价格的浮动来决定,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中国砼机械的发展现状,把并购合资后的品牌列为高端产品,把国内现有品牌的划为中低端产品是没有依据的,这种矮化自己的做法是打压中国产品的行为,不但影响我国大小企业的利益,还将严重影响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声誉,这将是中国砼机械的悲哀。希望企业家一定把握好自己的文化理念和行为准则。这是我们全体行业成员的呼吁。
    ④重点发展智慧产业(或叫第四产业)提升砼机械产品水平。智慧产业是指直接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形成有形或无形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美国目前大力将这第四产业运用在制造业上,获得良好的效果。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时代,竞争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只是企业与企业在竞争,更主要是在生产链上的竞争。现在是工业链经济,哪个环节做得好、做得强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产业链上的差异化就构成产品和技术提升的重要关键,不论大小企业都可就地实施。如砼泵车,是砼机械产业链最长,重要零部件最多的设备。如果在动力,电液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材料等环节有足够的实力,就会大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目前中国工程机械数量虽不及汽车多,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即将成为继汽车之后排放量要受约束的产业。从能源的消耗看,我国工程机械的能源消费已接近工程机械的销售额,这是非常惊人的。如果我们的大企业能像国外工程机械企业研发出混合动力的发动机节能30—40%,在微电子技术方面,如砼搅拌站(楼)、泵车上的工业控制机、遥控器、变频器及各种芯片都是中国研发的,这才能使中国制造进入欧美市场时不受贸易壁垒的挤压。中国的工程机械大鳄应首先带头做到。国内泵车仅仅在臂架设计上采用了碳纤维材料,一下就使底盘减小二个等级,臂长延伸可达100米以上,破除了以前臂长每增加一米都难于上青天的预言。另外,如我国有3万多台100~300千瓦的搅拌站在24小时运行,应该用智慧产业的思维,回顾一下欧洲以前为什么很多企业只生产配料站,砼的搅拌过程只在搅拌车运输过程中进行?为什么美国的大型砼工程施工都用二至三干升反转出料式搅拌机,为什么我们的下游用户不接受等等,说明我们的传统观念太强,太保守,我们的制造商不能去引导市场,开辟市场。最近我与一跨国公司交流时,一位老总说,他们在中国的销售额三分之一来自备品备件,而它的利润占了销售额的二分之一。我敢这么说国内没有一家工程机械企业做得到,按理说砼机械的零部件磨损是最多的,在这方面下功夫很有潜力。另外,如管理原材料的价格、数量、重量等都有潜力可挖,每个生产链环节节约0.5~1%,利润就可提高20%以上,这都是美国、德国在制造业上运用智慧产业的结果。所以企业的转型升级,上市公司可以募集资资金搞研投入搞先进的发动机,液压元件智能控制技术。目前全中国在科研上的投入支出约1540亿,但只有欧盟的一半,而在美国却达到4000多亿美元,我们要超越的应是这种差距,非上市公司也应以智慧产业提高自己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应积极向地方政府申请国家—F拨的科研经费这应很好的利用。
    ⑤以多种合作形式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都是非上市公司企业,主要的问题是科技人员少,科技投入经费不足,建立战略同盟是一条可借鉴的决策。
    有开发能力的企业,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弱项,委托国内开发能力强的液压、电器、控制、零部件加工等企业研制,按相耳约束,利益共享的原则进行,也可利用目前欧、美、日本的经济危机.聘请失业或退休的平:[技人员加盟企业的研发也有较畅通的渠道,在国内一些城市的内外资企业,已有数干名国外的失业和退休人员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研发。或专聘国外的研发团队(5—10人的)为企业设计出差异化的产品;可以为大企业作为4S店或再制造中心建立基地,建立诚信友好合作关系。
    现在不少砼机械企业商,与上游水泥生产企业,下游施工企业如铁路,水、电、建筑、部队建女战略合作关系,这都有国际先例,为什么不广泛的利用?
    现在很多上市公司,既搞产品经营,又搞资本经营,这样的企业经营模式,才是企业家的大战略才可真正的走向世界500强的地位。
    总之结构调整是广义的,凡是对企业有利的行为和方式都可以进行。
    目前的中国的经济改革己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也是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绝不是经济紧缩市场滑坡的简单总结,也不是一年半截的过度,而是艰难痛苦的创新过程,而是世界各国经济较量和格斗最高阶段的前夜,也有一些西方发达屑家经济衰退,无望的嫉妒心态对中国的抵制和报怨。我们不要怕丢掉我们的职业岗位,具有我们木丢掉国内外市场,我们就能新生,就能强大,砼机械就会光明无限,屠我桐鳞曹瞩整的巨大成果迎接“十二五”的收关胜利。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建筑机械网证实,仅供您参考